核心提示:状元们真能如此轻松洒脱,"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"吗?这恐怕只是一个传说。
有这样一群人:他们酷爱网游,也爱玩微博,他们从不上补习班,除了玩游戏也绝不会贪黑起早……如果你认为这群人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“问题孩子”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他们是今年各省的高考状元——至少在各大媒体的笔下,他们就是被如此描述的。百度搜索“2013年高考状元”关键词,立刻搜出1010万条信息,其中诸多新闻报道夺人眼球:《北京高考理科状元:并非“学霸”酷爱网游》《云南文理科高考状元从不上补习班》《黑龙江省高考状元:从不贪黑起早》《四川高考文科状元:爱打游戏爱玩音乐》《吉林2013文科状元:爱吃爱玩的微博萌主》,等等。这些报道的共同特点,就是其主人公几乎找不到一个是“刻苦学习”的典型。看了这样的新闻,我们发现状元原来很容易“炼”成,不但完全无需额外付出辛苦,而且玩网游甚至谈恋爱都是家常便饭,至于说不报班不补习那更是必定的。但同时疑问也来了:这些高考的佼佼者们莫非真的“天降奇才”,什么“天道酬勤”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”在他们身上基本失效?那为何邻居大妈的孩子完全符合上述“特征”,却连个专科线都没能上?状元们真能如此轻松洒脱,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”吗?这恐怕只是一个传说。冰心说过:“成功的花,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,然而当初她的芽儿,浸透了奋斗的泪泉,洒遍了牺牲的血雨。”鲁迅先生也说,“即使天才,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,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,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。”不少状元家长及同学在接受采访时提及状元的刻苦与勤奋,只可惜,这些部分被媒体有意无意地弱化掉了。为何?说到底,无非是为吸引眼球而炒作状元的一种技术手段——一叶障目般地误导公众。近年来,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,不要公布高考状元,更不要炒作高考状元。但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,不但收效不大,状元炒作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。春种秋收的必然逻辑缺乏戏剧性和故事性,读来难免不够“精彩”也不够“浪漫”,于是媒体往往选择一种夸张和对比鲜明的叙述方式。这虽然可以理解,但我们不应忘记,媒体作为“社会公器”,承担着引导和教化公众的社会责任。高考是数百万考生的“大考”,也是所有媒体的“大考”。不顾教育部门政策发布状元相关信息,已是媒体之过;而将高考状元的经历进行夸张和神话,则使媒体的表现降到了及格线下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,偏离了真实就成了虚假新闻。从媒体的角度来说,一边为学生减负鼓呼,宣扬反对应试教育,不要炒作状元,一边却又挖空心思用神话了的状元来吸引受众关注,这种自打嘴巴式的分裂的价值观,恰恰暴露了媒体的浅薄。基于目前国情,人才评价的“独木桥”机制一时还很难根本改观,但任何教育的进步和发展,都离不开良好的媒体生态和舆论氛围。从我做起,从还原新闻的真实做起,这是所有媒体人的应尽之责。
高不成低不就 如何填报高考志
独家专访北京理科状元朱宸卓
志愿填报不难
全国各地高考状元
"见义勇为"优先录取 三个高考生反扑空
“夺刀少年”高考事件记录 已收到录取通知书
教育部清理高考加分政策 特长生入学须复核
高考改革:民间机构建议恢复全国统一命题
清华大三学子复读高考:我为何会如此选择
真题
答案
作文
点评
查分
录取
报志愿
微博
招生访谈
中国海洋大学: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及特长发挥
香港大学:毕业生就业率99.7% 月薪超15000
北师大:莫言母校 转专业可跨文理
港科大:不会特别关注状元 学生皆平等对待
热点话题
598分悲剧:“爹的社保”坑了“娃的高考”
媒体称体优生加分难以透明公正 不如全面取
河南替考事件半公开招聘枪手 警方装聋作哑
为什么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
影像高考
希望天堂里没有高考
女生高考后方知父病故
高考落幕 全体撤退!
考生高考后捡垃圾
85岁老人完成高考
图片故事:他们不高考
各地高考防作弊高科技
高考生家长群像
让小编落泪的陪考爸妈
男生抱起痛经女生送医
独家策划
高考七日谈
163字微祝福 送给今年高考的
高三好家长的16堂必修课
本文来源:教育频道专稿
作者:线教平
责任编辑: